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情处世  >> 查看详情

人情处世


智者不惑,不失言、不过分、不退缩

来源: 广州市坎达尔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日期:2019-05-30 14:00:06 点击:  属于:人情处世
心中有信念,眼里有目标,不做欺人欺己之事,不失言、不过分、不退缩,这就是智者。

古往今来,很多人爱问:“到底什么是智者?”

今天我们以孔圣人之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论语·卫灵公》第八章说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认为,选择谈话的对象很重要,应根据对象不同选择言与不言。对于一个可以与自己谈话的人,我们却不去和他谈,那么我们就错过了好机会,失去了一个值得结交的人。

 

而对于一个不可以同他谈话的人,而我们却去和他谈话,就是在浪费语言。所以一个智者,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因此,明智的人既不错过能够讨论问题的对象,也不会说错话。

 

以“智者”的标准来律己,孔子就是这样做的。他在乡间,温和恭谦,表现得不善言辞;而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却能言善辩,对答如流;与上大夫交谈,中正而有诤言,敢于说实话;而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又欢乐。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尽量认识一些诚信的友人,他们或是难兄难弟,或是贵人,或是有一瞬间交集的过客,但他们都会帮助我们增长见识,增加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而对于那些本来就不诚信的人,则坚决不与之交往,因为与之交往,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生命,毫无意义。 

其实,富商如果一开始只承诺给渔夫十两银子,渔夫也定然会欢欢喜喜,但富商偏要做如此不诚信之人,忘记了踏实的本质,最后遭遇恶果,非智者所为也。

 

智者做事应有度。

 

记得“过犹不及”这个词就是出自《论语•先进》,简言之,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说话做事也好,学习享乐也罢,应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

于丹在对《论语心得》的解读中,也多次提到“凡事要有度”,她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分寸、尺度,在生活中,要学会放弃,学会衡量,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是人生的智者。 

缺少一个度量衡,总是凭着主观臆断去做事,是企业家的大忌。相反,懂得“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做到不偏倚、不消极、不过激,才是生意场上的智者。

 

 

《论语·雍也》二十三章说到:“知(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为何仁者喜欢山,智者却喜欢水?我们想想,水的流动在遇到阻碍的时候,不急不躁地在那儿积蓄,蓄势待发,但当水的力量积蓄够了,就会奔涌向前。

 

水无常形,却有目标,因此,智者不但不畏艰难险阻,还会奔着目标不断前进。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也说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意思是,只有高超智慧的人和愚笨无知的人是执着不移动的(持之以恒的)。此话不虚,因此智者明确知道,大部分的成功都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因此,智者不会轻易停下来,直至到达那需要穿过沼泽、翻过大山的野猪岭。

 

 

最后,还有一句话送给大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智也。

 

心中有信念,眼里有目标,不做欺人欺己之事,不失言、不过分、不退缩,这就是智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