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祭仓颉——这天我们来看看仓颉的魅力
4月20日
谷雨
有人会问,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为什么在这个日子要祭祀仓颉?
《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中说到:传说仓颉造字,上天欢喜地降下谷子祝贺文字的诞生,鬼因为再不能愚弄人们而在黑夜中哭泣。因此人们便把这一天叫作谷雨,并在每年的这一天祭祀中国文字的创造者仓颉。
那么到底谷雨与仓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4000多年前,结绳记事日益落后,黄帝便让仓颉去寻找其他解决的办法。
有一次,仓颉跟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从此,仓颉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不同的图形。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便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于是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
从此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这便是仓颉造字典故的由来。慢慢的这些象形文字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今天才能看到这独一无二的汉字。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件怪事:在一个大白天,天上突然下起了谷子雨。人们惊喜万分,都说是天上的神仙奖励仓颉的功德,才有了这一场神奇的雨。
仓颉死后,人们在他的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
小插曲:仓颉的外貌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大臣,生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仁。一开始,人们看到仓颉的样子,都很惊异。
等到后来仓颉创造了文字,人们都说,仓颉之所以生下来就“四目重瞳”,是因为上天派他来做这件大事情,需要让他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仓颉每天留心观察,他看到圆圆的太阳,就画出了“日”字;看着弯弯的月亮,就画出了“月”字;看着高高的大山,就画出了“山”字;看着流动的河水,就画出了“水”字……
一次仓颉来到一座树林里,走得太累了,就顺便在一棵大树下坐下休息。可是,他的脚停下来了,脑子却没停着,还在想造字的事儿。他想:一棵树就是“木”,那这地方树很多,不是应该画上两个“木”吗?对了,这就是“林”字啊!
那比这个林子更大的林子,树木不是更多吗?那就画上三个“木”,这就是“森”字了。
仓颉越来越有灵感,想到自己在树下休息,是一个人靠着一棵树,于是就在“木”旁边加上一个“人”,这就成了“休息”的“休”字……
又例如“孝”字,早在殷商时期,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这个“孝”字的上半部分代表的是长发的老者,下半部分代表的是孩子、后代。长者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的意思。
金文的“孝”字更加形象,整个字如同老人的手按着小孩的头,是小孩用头扶持老人在行走。秦汉时期,又逐渐演变成篆体、隶书的“孝”字。古人以尽心奉养长者为孝。
为人子者,侍奉双亲。自古有缇萦救父、汉文帝亲尝汤药、闵子骞芦衣顺母——感天动地的《二十四孝》,流传青史,为后人所敬仰。
一个“孝”字,为世人点亮明灯。感恩仓颉造字,人们才能通过文字的记载把“孝”的精髓扎根在自己的思想中。
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俗成。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会期长达七至十天。
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仓圣进庙和盛大庄严的祭奠仪式,缅怀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
人们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表演武术,敲锣打鼓,演大戏,载歌载舞,表达对仓颉的崇敬和怀念。戏班子、商号也来赴会凑兴,热闹非凡。
谷雨祭祀仓颉已经成为洛南地区一个隆重节日。甚至当地人入学拜师、敬惜字、爱喝红豆稀饭、喜住窑洞、乞雨、乞子,祈福禳灾等习俗也都是与仓颉有关。
文字乃千秋之功,秉承天地之德,
垂示上天造化之恩,
使得今天的人们有机会学习祖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学习“文字”背后的涵义来感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在这谷雨时节,
我们感恩仓颉,
感恩文字,
更感恩传统文化带来了今天的繁荣与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