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节日节气  >> 查看详情

节日节气


三伏 | 在气温最高的日子里,生活依然那么美好!

来源: 广州市坎达尔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日期:2019-07-16 10:42:17 点击:  属于:节日节气
即使是在炎热无比的暑天里,人们仍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又充满乐趣。

 

山亭夏日 

唐 •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 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 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 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伏天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农历节令的这个“伏”字,是指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还有一种解释,“三伏”期间阴气潜伏,阳气上升。

 

除起源值得探究外,古时“三伏天”有不少有趣的民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入伏后适逢农历六月初一。在一些地方的民俗里,在这一天要过“小半年”,就好比赶路到了半途,安排中场休息。许多地区仍保留这个传统,如山东、福建闽南等地区都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

 

半年节主要是庆祝农作的丰收,老百姓感谢天地神明与祖先的庇佑,并祈求雨足年丰,国泰民安。

 

俗语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北方的人们在六月初一这一天备些水饺、馒头、瓜果之类供品给老天爷上供,虔诚祈祷。是日中午,农村家家户户包饺子,延续至今。

 

南方的民众同样也非常重视半年节,从诗人郑大枢的《风物吟》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可以见到当时人们过半年节时欢快热闹的情景:

 

六月家家作半年,红团糖馅大于钱。

娇儿痴女频欢乐,金鼓叮鼕嚷暑天。

 

 

诗中所说的“红团”又称“半年圆”,就是现在的“汤圆”。在台湾的漳州籍、同安籍人士,仍保留吃“半年圆”的习俗。

 

先将汤圆和牲礼祭拜神明及先祖,以示谢恩之意,然后全家才共同食用,也是象征团圆的美意,所以半年节又称半年圆。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红绿”在农村,指家中储藏的麦子、豆子等粮食。进入伏天,太阳热辣,晒后的粮食不会再转潮发霉,附在粮食上的细菌也会被晒死,此时不失为翻晒谷物的好时期。

 

“红绿”也指衣裳被褥。陈庆年的《西石城风俗志》记载:“不论贫富必各出起锦衣百曝之。”这一天,家家户户一早起来,翻箱倒柜把棉被、衣服搬出来曝晒。因晾出的被褥、衣服红红绿绿,故有此种说法。有的地方叫“晒衣节”或“晒伏”。

 

六月初六也是红瑶同胞的“晒衣节”。每年这天,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金坑梯田景区的红瑶同胞都会举行极富农家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晒衣节”庆祝活动,引来国内外数千游客前来“看稀奇”。

 

红瑶传承晒衣节这一习俗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天,数百名瑶族妇女把自家的漂亮衣裳全部晾晒在廊檐之下,一眼望去,蓝天白云下飘荡着数不清的艳丽彩衣,蔚为壮观,甚是好看,整个瑶寨都洋溢着喜庆欢快的气氛。

 

 

 

六月六也称为晒书节。

 

相传朱彝尊在六月六日这天露着大肚皮晒太阳,正好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看见,康熙问他为何露着肚皮晒太阳,他说一肚皮的书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所以要晒晒。康熙回宫后就招朱彝尊进宫,经过交谈,发现他果然满腹经纶,于是把撰修《明史》的重任交给了他。此后读书人都在这一天晒诗书字画,以示学问高深,系成“晒书节”。

 

晒书节还与佛教有关,相传唐僧从西天取经归来,途中经书掉进河里,他把经书捞出来晾晒,而这天正是六月初六。此后寺庙里就把六月六作为晒经书的日子,并称此日为“晾经节”。

 

北京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

 

广安门内有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

 

 

 

“六月六,采红花,采回红花染指甲。”在古时,对农家女孩子来说,伏天虽酷热,劳务繁重,可也有独特的乐趣。比如用凤仙花包红指甲,就是夏季里的一大美事。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红、透骨草等,自古以来就是女性的美甲圣品。凤仙花极易养活,一旦开起花来,就层出不穷,连绵数月。夜里临睡前,将凤仙花花瓣加少许明矾或盐,捣成糊状,敷在指甲上,以眉豆叶或其他宽大柔软的叶子裹好,用棉线缠上,第二天早晨解开,指甲就染红了。可提前半日将花摘下晾去一些水分,并用小刀把指甲面轻轻打磨,这样包出来的指甲颜色更红;若反复染三五次,则艳若胭脂,经久不褪。

 

 

元代女词人陆秀卿的《醉花阴》写道:“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指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濡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词中描绘少女们染指甲的过程,用仙葩和露,使纤指降霞。在翠袖的映翠下,纤纤玉指上仿佛是嵌上一颗相思豆般的美丽和晶莹剔透。

 

六月六,少女们三三两两相约而行,叽叽喳喳,兴高采烈地互相帮忙涂染红指甲,成为盛夏阳光里的明丽景致,也成为人们心底里难以忘怀的旧时回忆。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旧时人们在盛夏时节乘船夜游,啜茗清谈,赏月观景,风光无限。文人雅士邀上三五知己,乘一叶扁舟,沿湖赏荷花,在袅袅荷香里,悠然享受着习习凉风的吹拂,谈古论今,甚是逍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放桨而行,故入藕花深处,自得浮生一日闲的随性自然;对酒当歌,细赏月色风荷,亦有红妆共人语的脉脉深情。

 

 

采桑子 • 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 •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北宋著名文豪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写了一组《采桑子》。

 

当时的他在仕途遭遇不顺,因此漫游江南以解心中之愁。泛舟西湖,遍地的荷花和遍地的荷叶,让他倍感心旷神怡。到了荷花深处以后,他发现荷花香气更为浓郁,甚至使得船上的酒杯都沾染上了荷花的清香。

 

在这绝世美景当中,诗人乘坐船只在一片歌声中畅饮而归。如此美好的经历,让欧阳修在仕途当中所受到的郁闷情绪全部一扫而光。清雅美丽的景色,香醇醉人的美酒,清香的荷花,朦胧的月夜,这些都是人生绝美的享受,何必再回望仕途当中受到的那些委屈?

 

是的,生活里还有数不清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流转的时光虽消逝了曾有的风景,却也留下了满载历史回忆的民俗和传统,吸引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去了解、保护和传承。每当节日来临,我们并不仅仅只是过一个节日,而是品味和感受先人们的生活、情感,和那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明精髓。

 

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爱美的女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让心上人看到自己新染的红指甲,妇女们趁着大好阳光晒粮食、晒衣服被褥,僧侣们认真仔细地晾晒珍藏的经书,家人们开心地团聚一起庆祝丰收,还有那文人雅士与知己泛舟夜游赏荷,品茗作诗......每个人都在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即使是在炎热无比的暑天里,人们仍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又充满乐趣,即使时光流转了千百年,这一点也不曾改变。

 

 

无论何种天气,

祝愿您生活乐趣满满,乐在其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