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的五常中,仁、礼、智、信基本都有比较鲜明的主体性品格,规定了比较明确的内容。
仁是爱人,礼是礼仪、规矩,智是知识、智慧,信是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偏偏“义”的语义很含糊,到底“义”的主体性品格是什么?
现代社会谈“义”还有没有意义呢?
在现代经营法则里面,有人利字当头,逐利忘义、不择手段,甚至冒险触碰法律底线,这都是背弃“义”的表现。古人说义者循理,因为有“义”存心里,人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做事。
荀子总结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意思是:资质、本性、智慧、才能,君子和小人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喜欢荣誉、厌恶耻辱;但他们求得荣誉和利益的方式却不一样,小人肆意妄言却想要别人相信自己,竭力欺诈却想要别人亲近自己,他们考虑问题难以明智,做事情难以稳妥,坚持的一套难以成立,结果一定得不到他们想要的荣誉和利益。
而君子则对别人说真话,也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对别人忠诚,也希望别人亲近自己;他们善良正直而处理事务合宜,也希望别人赞美自己;考虑问题容易明智,做起事情来容易稳妥,坚持的一套容易成立。
退一步说,即便有君子仕途不顺的时候,他们的名声也不会被埋没,而小人则相反。
可笑的是小人常常自怨自艾,说君子的智慧、资本等超越自己,其实是他不明白,两人本来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是因为行事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故事:蒋琬赏识杨戏
仔细想想,正因为蒋琬张弛有度、处事公正,所以他才能得到诸葛亮生前的极力推荐。现在我们交友也好、合作也好,必须以“义”行事,不被利欲熏了眼、蒙了心,往后才会有真正的富贵。
“义”含糊的概念,孟子归为“羞恶之心”,朱熹则解释为:“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羞恶之心是一种情感意识,是一种防范错误的意识,能够促使主体控制自然欲望和负面感情,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因此,无论是从商还是为人,都要从善,都要懂得道义、情义和正义。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更要讲道义,不会背弃朋友。
故事:荀巨伯轻生重义
重情重道义、手足之情,看似虚无缥缈,实则非常重要,试想如果遇到困难,他就弃朋友而离去,谁还想与这样的人共同合作谋事?存义者,共富贵,也能共患难,共同面对顺境、逆境,乃合作长远之道也。
此外,义者还感恩,孔子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提倡孝悌,实则是为报恩。
恩情有许多种,报恩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作诗一首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乃为报国恩,舍身取义也。
同样我们在商场上看到许多报恩之举,曾经帮助了他人,即便如今陷入了困境,也会得到他人的援助,义者,绝处也可以逢生也。常怀感恩之心,铭记恩义的重要性,投桃报李,乃良性循环的经商之道。
存义者,行义举,
方能走千里路而不怕盗贼,
初涉商场能稳重泰山,
误入密林而无惧烟雾,
四面楚歌仍能有开辟出光明之路。
义者为人、更为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