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仁”有好处
做企业者,源远流长,多奉行“仁德”,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奉行“仁德”有好处,但这种好处并不是现实主义观中的升官发财,而是对于我们的精神和生活,因亲近仁德,德行日益进步,最终喜获一种成功。
弟子规中寥寥两句,就说明了亲近仁德的好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去亲近有仁德之人,就会有无穷的祸害,不孝的小人会趁虚而入来亲近我们,长此以往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日趋向坏,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而提到“仁”,首先会想起一生追求“仁德”并努力实践的孔子,孔子曾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平淡而坦荡的一生,正是“仁德”的体现。
记得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到如何去当一个君子,孔子回答曰:“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很不明白,难道不忧愁不恐惧就是君子? 孔子回答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也就是说,仁者能够问心无愧,自然没有什么好忧愁和恐惧的,如此一来,当“仁者”、奉行“仁德”的人自然心底宽广,胸怀坦荡,从而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平和之气还能有助于长寿。
企业也与做人一脉相通,以平和之气得以长寿。
何谓“仁”?
《论语别裁》中就有那么一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而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
为什么要用“山“来比喻仁者?那是因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那么到底何谓“仁者”?孔子解释,能做到五者乃仁者,即恭、宽、信、敏、惠,能做到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的人就算是仁人了。
虽则是几个德行,但放眼几十亿人,能做到以上五者的却很少,《弟子规》中说到做人需要“言不讳、色不媚”,即说话公正没有隐瞒,非常坦率,真心实意地指出别人的不足,而不是贬低诋毁别人。
有些人故意阿谀逢迎别人,拍马屁,用花言巧语笼络人,有甚者更是颠倒是非,为达到自己趋吉避凶或者飞黄腾达、更进一步的目的,如此的人不是仁者。
即便备受责备和亏损,也要坚持正确;哪怕财富超然,仍勤于造福员工和人民,时刻保持慈惠,宽厚待人,这样的企业作风,正是迈向仁者的道路。
那么如何通“仁”?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人就是那些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想自己过得好也帮助别人过得好的人。
伙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眼红和排斥,行业的兴盛是共同的成果,行业的衰败也可能是因为内斗,所以当自己过得好的同时,也要想着让大家一起过得好,如此的好才是长久的。
此外,具有仁德的君子有“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也就是说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不会唯恐天下不乱,更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坎达尔自成立以来以诚信待人,坚持仁德之准则,立志与伙伴们一起进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