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又是九月九,把酒话重阳。”友人无意的一句话引来了议论。
大家一致认为,这酒无疑是“菊花酒”。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菊、食菊、赏菊几乎成为惯例,无论是贵族、文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此民俗乐趣——重阳与菊花自一千多年前就结下了缘分。
“又是一年菊花黄,菊放秋歌阵阵凉,携手登高情寄远,余生还能几重阳?”
说来菊花与重阳的关系,多多少少与这秋季、与菊花的花期有关。
在古人心目中,九月开始代表着阴盛阳衰、万物凋零的开始,诗中有云“于是季秋九月,九日数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调瘁,芳菊始荣。”这时正是菊花绽放之时。
而黄菊在此时的观赏性尤佳。《礼记•月令篇》中就有:“鞠有黄华”,钟会称赞菊花“纯黄不杂,后土色也” 。
菊花虽然有成千上万种颜色,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视黄色为正色。
令狐楚《九日言怀》“九日山僧院,东蓠菊也黄皎然。”
可以说,菊花不但应季,还有纯黄的正统,难怪成为古人重阳节赏花的不二之选。
如果单纯因为色泽和外形来确立菊花与重阳的关系,那真是太片面了。
重阳节,自古有登高、插茱萸的习惯,即登高祭祖、祈盼长寿、寄托亲情的重要节日,而菊花的高洁之感,也让这节日高洁清明起来。
我们熟悉的诗人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陶渊明种植菊花,同时既食用又观赏。
而每逢中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陶渊明家做客赏菊;此时,他就摊煎饼、烧菊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还采菊相送。
“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但是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因此有一天,他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菊花有情,不负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争妍斗奇地一起盛开了。
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赋,令人心醉。
此后,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于是,重阳节赏菊的习惯便由此形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人为何频频在重阳抒发对菊花的热爱之情?
除了菊花具有观赏性之外,更是因为菊花标志着那高洁不俗、孤世标高、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
唐代陈叔达《咏菊》“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菊花独立凌冰霜,虽枯不改香,它在深秋、清露中开着花,如果有人赏析,甘愿被采摘下来——这意味着自己如高洁的菊花,正等待赏析的人出现。
以花喻人,如此高风亮节之花,岂有不爱?
另外,除了品格和节气,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生趣,让悲秋的人们振作起精神来。
其花语乃健康、平安、幸福之意,与重阳相结合,乃寄托家人长寿、祝福友人仕途顺境之意。
因此,重阳节赏菊展也一年一年传承下来。
最后,引用一下我们毛主席《采桑子•重阳》的诗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让高洁和清雅的菊花也能够得到赏析!
让菊花携着秋风送去思念、送去重阳节的祝福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