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最早是出现在唐代(618年-907年)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当中,“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所谓“正朔”是指正月朔日,宋代《梦粱录》中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一岁节序,以此为首”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称其为“三元之日”,“元”是开端的意思,三元是指“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即一年、一季、一月的开端,所以元旦在古时常被称为“元日”。
因中国古代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根据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元旦的时间,即改“正朔”,修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夏代为农历正月初一(采用夏历);
商代为农历十二月初一(采用殷历);
周代为农历十一月初一(采用周历);
秦王朝时期为农历十月初一(采用秦历)。
到西汉前期仍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则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了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期改用周历以外,各朝代均采用夏历,直至清末。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灭亡。
1912 年1月2日,孙中山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1912年1月1日(阴历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改历改元通电》虽然发出了,但没有正式对民众公布。民间仍然按照传统沿用农历,在正月初一过元旦。
为了顺应民心,1913年1月21日,内务部民治司第一科以内务总长的名义向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出定旧历元旦为春节的申请。
袁世凯批准了。从此,元旦成为了公众节日。
其实这种改农历为公历的做法,在当时东亚国家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当时大家觉得西方很先进,改用公历也是向西方学习的一个方面,当时中国在辛亥革命前后,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都是这样废除农历,改用公历。
由于民国政府规定在元旦期间放假,起初只是政府层面达官显贵们过节,随后几年因为学校放假,扩展到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再后来,逐渐扩展到商家,最后走入民间。
比如上海的一些学校,从1917年开始就开办了元旦游艺会,在元旦这天先组织师生集体向国旗行礼,然后举行各种游戏活动。
到了1924年,上海《申报》报道,元旦已经成为全城各个行业都会参加的节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因此,元旦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新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在1月1日新年这一天,满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迎来第一轮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红日。
虽然现代中国的元旦没有春节热闹,
但是一个好的开始,对所有的事物都十分重要,
岁华虽摇落,却依然有暮暮朝朝的循环,
是旧的结束,同时也是新的开始。
新年代表着希望,
放下旧的过去,迎接新的未来,
如今,一年一度的元旦伴随着我们的希望如期到来,
在这里,坎达尔包装制品恭祝祖国:元旦快乐!
恭祝各位朋友们:元旦快乐!
2019年,欢迎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