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
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
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
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
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那么重阳节又有何特色和意义?
有些人不懂重阳节是做什么的?其实有些地方的祭祖不在清明,是在重阳节。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必须要依靠前人总结的教训、祖先遗留的智慧来耕织种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崇拜祖先的文化心理。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就是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所以,重阳节其实就是“祭祖节”,游子风尘归来,全族祭奠先人的日子。
唐代王维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把游子在重阳节思念家乡的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了祭祖,其实在古代,每逢九月九,都是要举家登高眺望的。
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虽然这是个遥远的故事,但是流传到风俗习惯里,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唐代卢照邻有诗云:“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节时分,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
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
孟浩然唐诗里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独属于菊瓣长长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菊花,不争于百花之前、礼让于春夏之后,正如是一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
人们重阳赏菊,是赏那一份高洁淡雅的君子风范。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就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重阳节由此有着为老人祝寿吉祥、祝祷长寿安康的节日寓意。
尊亲孝亲,该是任何家庭里永恒不改的话题;敬老爱老,这是任何社会中体现文明的标度。
刘禹锡诗里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散发余热,人间看重晚晴,桑榆晚景幸福,这都是非常美好而温暖的景象。
而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要去感谢、去敬重那些奉献一生的老者。
高洁、孝义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我们应该好好思索古人设立节日的意义,
同时让节日里的美好之举延续下去……
-END-